粵港小夫妻 建設大灣區
粵港小夫妻 建設大灣區
何赟
這是一對有緣千里來相會的小夫妻,一位是廣州地鐵工程的建設者,一位是為支持丈夫工作從香港來到廣州的建設者家屬。他們在學生時代網絡相識相戀,在廣州成家立業,在大灣區火熱的地鐵建設中貢獻了一份小家力量。
千里姻緣網絡牽
顏會是城軌公司廣州地鐵10號線4標項目的一名建設者。1991年,他出生在貴州省銅仁市一個小山村,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獨自拉扯顏會和弟弟長大。
2007年,顏會讀高一,偶然間在網上認識了一位正在香港讀高二的女孩劉凡翠,她也是年幼喪父。相同的經歷,讓兩個少年互生好感。2008年的國慶節,兩人相約在廣州見面,情竇初開的他們,在心里悄悄埋下了愛情的種子。“那時候我都沒出過省,不知道要開通漫游,手機都打不通,幸好我記得她的號碼。”回想起當年的經歷,顏會還有一絲羞澀。高考填志愿時,顏會毫不猶豫地填寫了廣州的大學,可惜沒能如愿,只能去了南京一所一本讀大學,女孩則繼續留在香港工作。可是距離沒有讓這兩個年輕人的心拉遠,反而兩人相互鼓勵、相互溫暖,一直異地戀到顏會大學畢業。
2014年,顏會畢業入職我集團城軌公司,并主動申請到廣州建地鐵,劉凡翠也申請從香港的公司調入廣州的分部,兩個異地相戀6年的年輕人,終于在廣州團聚了!2015年,他們在香港登記結婚,2017年愛情的結晶出生。“是在爸爸修路時出生的,孩子就叫道道吧!”劉凡翠說。
鐵二代投身地鐵建設
“大伯是我們村里面80年代第一批參加鐵道兵的人,一輩子四海為家修路架橋。我們兄弟倆,還有另外幾個堂兄弟,都是靠著他的幫襯才能正常上學。他為人和善、務實,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輩鐵道兵的那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畢業后,顏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我集團,選擇參加城市地鐵建設。
2015年,顏會參建了廣州地鐵8號線,從事物資工作。廣州的地質環境十分復雜,幾乎囊括了各種地質類型,被稱為“地質博物館”。在夜以繼日的工程建設中,保證現場物資材料的及時供應,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那時候太忙了,結婚都是抽了一天時間在幾個朋友的見證下領了證,第二年過年才在老家補辦了婚禮,到現在結婚照還沒有拍。”
當時白云湖站主體結構正在大干,顏會接連好幾天沒有回家,劉凡翠擔心壞了。澆筑最后一塊頂板那個夜晚,大雨傾盆,盡管雨水打濕了衣服、模糊了雙眼,但顏會和同事們依然在昏暗的夜色中奔忙,一干就是17個小時。劉凡翠第一眼見到顏會時,頓時驚呆了!只見顏會穿著濕淋淋的衣服像個泥猴,人也消瘦了不少,兩只眼睛又紅又腫。劉凡翠心疼不已,她沒想到大都市里還有這么艱苦的工作,還有這樣甘于奉獻、充滿激情的建設團隊。她決定不再勸顏會重新找份工作:“家里有我,你放心去干吧!”
終于,顏會和他的小伙伴們成功在溶洞強發育、上軟下硬、砂土液化等復雜地質中,攻克了“超淺埋、小半徑、大坡度”的難題,順利實現貫通。
串聯粵港扎根大灣區
現在的顏會轉戰廣州地鐵10號線,為了方便顏會參加地鐵建設,劉凡翠帶著孩子在項目附近的小區租了一套小房子,孩子道道就在這里上幼兒園。
這條“X”形對角線中東北—西南的結構骨干線,承擔著天河、越秀、海珠、荔灣四大組團間的交通聯系,城軌公司擔負了其中一站三區間的施工任務。
因為工程位于廣州市老城區,距離珠江200米,征拆工作繁雜,施工難度極大,有效工期緊迫,顏會和項目團隊春節也不能放假。“以前我們都是和大伯一家在廣州工地上過春節,去年大伯退休了,我就接過接力棒,春節在項目值守。”劉凡翠對此并沒有怨言:“顏會和他的同事的工作很有意義。香港回歸以來,兩地的交流增加了很多,特別是粵港之間互聯互通讓返港便利了很多,以往去香港要走廣州東—深圳—香港,現在可以直接從廣州南直達香港九龍,一個小時就能到達,大大縮短了往返時間,更有利于兩邊的交流與發展。”她很支持顏會的工作,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三口能抽空去補拍一套婚紗照。
“小家是大家的折射,小家經營好了,才能毫無顧慮地干事業干工作,大家繁榮了,小家才能更穩定、更幸福。地鐵建設很難很辛苦,但也非常有成就感,我們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以后可以對我的孩子說,看,這就是爸爸修建的地鐵!”顏會說。
(作者單位:城軌公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