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直播間聚焦橋梁公司貴南高鐵項目智能化軌枕生產車間
本報貴州獨山訊:5月2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特別節目《走進老區看新貌》將直播鏡頭聚焦貴州革命老區,橋梁公司貴南高鐵項目獨山梁枕場成功亮相,5分鐘的現場直播中,展示了國內首個智能化高鐵軌枕生產車間的滿滿科技感。
貴南高鐵全長481公里,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包海通道的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區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
獨山梁枕場主要承擔貴南高鐵貴州段全線614104根雙塊式軌枕和4標段143榀箱梁的預制任務,于2020年11月13日預制首根軌枕。
在獨山梁枕場軌枕生產車間,1個智能控制中心、11套主要生產設備系統構成了智能化生產車間的“大腦”和“主動脈”。
智慧“大腦”,“云端”調控。智能控制中心負責集合整個生產線,主要由SCADA、MES兩大管理系統組成,在生產線自動化控制、生產線仿真管理、生產信息化管理三大方面發揮作用,搭建和集成的各環節數據鏈,將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準確信息,讓生產管理更科學智能。其中,SCADA系統是目前技術最先進、最成熟的生產過程控制與調度自動化系統,以系統遙控的方式,實現生產線數據采集、設備控制、測量、參數調節以及各類信號報警等各項功能,實現生產線運作一鍵啟停、自動報警,保證生產線設備自動化控制的可靠性和穩定性;MES系統則引入了目前數字化車間最先進的仿真雙胞胎技術,對生產線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還可查看當班產量、實時產量、不良品產量和總產量,分析產量變化趨勢,為優化生產方案提供決策支持。
智能生產,絲般順滑。與“中樞神經”不同,11套主要生產設備系統負責軌枕生產各環節的指令操作執行。一批鋼筋到一根成品軌枕的“蛻變”,都在這條智能化生產線上有序完成。如全自動桁架鋼筋生產線可實現放線、矯直、彎曲成型、焊接一次完成,高效自動化程度既可保證焊接質量,又能節約人工成本;全自動打磨除塵系統采用3D視覺系統進行精準定位,兩臺工業機器人全自動打磨除塵,打磨頭始終保持與模腔曲面良好接觸,保護模型的同時,最大化清潔模型表面污物;全自動噴涂脫模劑系統自帶脫模劑加熱和攪拌功能,可智能識別模具內腔,噴槍可實現180度旋轉均勻噴涂,減少浪費,并自帶回收系統,避免脫模劑聚集滴落在模型表面影響使用;混凝土精準布料系統采用雙向八口快速布料,各下料口可單獨布料、補料,二次稱量,布料精準度高,能有效控制軌枕外觀尺寸;智能吹氣、注油、蓋蓋一體化系統可智能識別軌枕承軌槽上的套管位置,噴射高壓空氣吹盡套管內混凝土殘渣等污物,并加注高鐵專用油脂,智能識別抓取套管蓋子自動安裝,真正實現軌枕吹氣、注油、蓋蓋一體化自動操作。
得益于智能化設備的加持,獨山梁枕場的軌枕預制更加安全、環保、高效便捷。與同規模的普通軌枕生產車間相比,貴南高鐵項目獨山梁枕場作業人員約減少30人,累計可節約人工成本600萬元左右,每月還可多生產3000根軌枕。獨山梁枕場正處于生產高峰期,截至目前,已生產47萬根軌枕,全體建設者正全力沖刺做好軌枕生產供應工作,助力貴南高鐵早日建成通車。
直播結束后,CCTV4、貴州新聞聯播、黔南新聞聯播等內外平臺進行了廣泛報道,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劉清裕 查茂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