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院
大 院
劉斌
24年前,我隨父母來到這里,從此便扎下了根。
年少的我,和父母住在不足70平米的房子里,父親正值壯年,依然在外打拼,我和母親安居于此,不再四處漂泊,倒也幸福。那時的大院,主干道兩旁還是一排排平房,居民樓最高處不過八層,操場設施略顯簡陋,遠沒有現在這般氣派,但快樂卻不曾缺席。
這里是名副其實的“學區房”,馬路對面便是當時聲名遠揚的縣一中,在90年代曾比肩市里面最好的中學,許多市內的孩子都慕名前來求學。我也如愿以償,與院里的孩子們一道,成為了走讀生,每天往返于學校與大院之間。每到放學時,浩浩蕩蕩的隊伍格外引人注目,壯觀的場面堪比春運。
中學時代學業雖然繁重,但同學之間的友誼十分堅固,許多在學校住讀的同學,也會在周末閑暇時光前來玩耍。球場上,隨處可見奔跑的身影;假山旁,三三兩兩暢聊著心事。皎潔月光下,微風拂面,同學們騎著單車徜徉于安靜的院子,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那時候,大院的老鄉還很多,大多是當年鐵道兵轉業而來。同我年紀相仿的,很多在這里出生,當然也有同我一般,是半路轉來的。老鄉多的好處,是可以相互串門、品嘗各家美食。最期待的是過春節,大年初一一大早,老鄉們便在操場上集合,挨家挨戶拜年,喝茶、打牌,嗑瓜子、嘮家常,一晃就是一整天,好不熱鬧。
后來,我考上大學,離開了這片熱土。每年寒暑假,我都是去離學校較近的老家,回大院的次數屈指可數。一起成長的小伙伴們,畢業后也都各奔東西,大家一年難得聚一次,大院竟成為了我們久別重逢之地。許多老鄉退休了,返回老家居住,大院也似乎變得冷清了許多。
參加工作后,每年都有探親假,我回大院的次數多了起來。孩子們漸漸長大,父母頭上的白發也逐年增多,值得欣慰的是,我們住進了更為寬敞的房子,生活也變得更加美好。
晚飯后的傍晚,獨自徜徉于大院的每一個角落,曾經的美好記憶浮現于腦海,如同剛發生過一般。經過這么多年的沉淀與演變,大院變得更加宜居、更加大氣了。在大院居住的人們,也換了一批又一批,他們見證了大院的變遷與發展。而一起長大的孩子們,以及那些年那些事,都已成為永生難忘的回憶。
如今,我雖已搬離大院在外居住,但時常會帶孩子們來這里看望父母,或在綠茵道行走,或在籃球場穿梭,或在假山旁駐足,跟孩子們講大院的故事。希望他們長大了,能記得祖輩、父輩們曾經在這里接續奮斗的足跡。
(作者單位:一公司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