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工廠”加速西康高鐵建設步伐
本報陜西西安訊:眼下,西安至安康高速鐵路正在緊張有序建設中。在西康高鐵4標橋梁公司長安軌枕場生產車間里,各類“智能化”軌枕生產機器人正在高速運轉、一派繁忙。
長安智慧軌枕場位于西安市長安區,承擔著西康高鐵全線48.9萬根雙塊式軌枕的生產及運輸任務。
“西康高鐵作為第二條穿越秦嶺的高鐵,全線有大中型橋梁26座、隧道20座,橋隧比高達94.4%,地質地貌復雜,這對列車平穩高速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長安軌枕場總工程師郭偉說。
雙塊式軌枕是無砟道床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高鐵運行的平穩性。為此,長安軌枕場建設了5000余平方米的雙塊式軌枕生產車間,配備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智能生產設備,打造了一條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體的雙塊式軌枕生產線,將軌枕外形尺寸誤差控制在毫米級以內,解決了預制混凝土皸裂等工藝難題,常規作業技術含量和工藝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在軌枕制作現場,施工人員通過操作電腦控制機械臂安裝箍筋和桁架筋,以及混凝土入模等軌枕生產作業工序。打磨工位,機器人攜帶打磨頭精準打磨模具內腔;套管螺旋筋組裝工位,兩臺智能機器人互相配合,將套管精準安裝到模具上。
郭偉介紹,同等規模的傳統軌枕生產線大約需要40人,而這條國內先進的智能化雙塊式軌枕生產線只需要6人,在極大節約人工成本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軌枕質量,每月軌枕生產最大產能可達到50000根。
據了解,該軌枕成品下線后,對應的大小、高度、鋪設區段等信息會同步上傳到后臺系統的大數據庫,為后續查找軌枕定位、配合施工作業提供了科學依據。
目前,該生產線軌枕日產量可達1300根,日最高產量達1600根,自開工以來已累計生產3萬根,進度保持適度超前。根據計劃,到2024年底,枕場將完成所有軌枕的預制任務,為西康高鐵鋪軌和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智慧軌枕場生產線。
(趙超濤 田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