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背影
遙遠的背影
沈正華
高聳的八號橋頂,有兩個模糊的人影!翻看鐵道兵搶修隴海鐵路八號橋的黑白圖片時,我無意中有了新發現。
黑白照片中,只見遍體鱗傷的八號橋墩上,已經架起了單面云梯,中間的墩子上,一人正貓著身子作業,一人則站在離他不遠的單面云梯上。這兩個人留給我們的只是遙遠的、模糊的背影,沒有史料說明他們是誰,但我卻篤定:這是“登高英雄”楊連第和他的班長刁樹貴,他們正在進行危險的爆破作業!
在中鐵十一局甚至整個中國鐵建,提起“登高英雄”楊連第搶修八號橋的事跡,很多人都能說個大概。1949年8月,為解放大西北,鐵道兵一支隊一大隊奉命搶修被炸毀的八號橋,暢通中斷的隴海線。為解決登高難題,楊連第冒著生命危險,創造出單面云梯,徒手登上舊中國最高橋,并僅以一塊木板作掩護,在墩頂連續爆破百余次,順利鏟平橋墩,使大橋提前20天修復通車。
寥寥數語概況了楊連第的英雄事跡。大家都知道楊連第“登高英雄”的稱號,卻不知道他在墩頂的爆破更為驚險,他也是當之無愧的“爆破英雄”。當年解決登高問題后,部隊又面臨著新的難題——有兩個橋墩高出其他墩頂,需要鑿除混凝土26立方米,然后才能架梁。若用手工鑿除,勢必曠日持久,影響通車計劃。關鍵時刻,楊連第提出了用炸藥爆破的大膽設想,并主動要求完成爆破任務。可是墩頂狹窄,在45米高的墩頂爆破,人沒有一點遮擋,如果爆炸威力控制不好,炸掉墩頂,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曾任楊連第班長的刁樹貴在回憶文章《云梯上的旗手》中記載,楊連第在墩頂鑿完炮眼、裝好炸藥后,和云梯上的刁樹貴發生了如下的對話:
“班長,現在你該下去了。”
“不,我和你一起完成這個任務。”
“不行!在這上面就有犧牲的危險。既然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為什么要兩個人來冒這種危險?”
“楊連第同志,有你就有我,我們會安全、順利地完成任務,你點炮吧!”
拗不過班長的楊連第點燃了導火索。兩人踩著單面云梯,隱蔽在先前準備好的木板下,緊緊地抱在一起……轟的一聲,爆炸力震動著橋墩,云梯吱吱作響,炸起的石塊在兩人身旁飛過……
就是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楊連第連續爆破一百余次,堅持鏟平了墩頂,為修通大橋創造了條件。
有很多圖片記錄了楊連第的登高過程,但是關于他爆破的畫面,卻只在連環畫中見到過。直到我看到圖片中模糊的背景,結合刁樹貴的回憶錄,我便篤定:這便是楊連第爆破的珍貴畫面。
看著這遙遠的背影,我先是激動,再是感動,最后陷入了深思。我不可避免地把自己代入了那場面臨生死抉擇的搶修,不可避免地同先輩們做起了比較。
楊連第為何在而立之年參軍入伍?為何他舍生忘死地戰斗?因為他目睹近代中國的弱亂,飽嘗舊社會的辛酸,所以無比珍惜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相比于先輩,我們生逢盛世。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新中國實現了站起來、強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成就,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宏偉夢想。我們生活的時代和平安定、物質極大豐富、科技飛速進步,我們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著開闊的視野。著眼于我們的工作,我們有著先進的機械設備,千噸級架橋機、智能化鋪軌機等設備的廣泛應用,讓我們告別了先輩們的手提肩扛,生產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我們有機會在一個又一個超級工程中發揮聰明才智,有能力攀登全國之最、世界之最的建筑高峰;我們告別了風餐露宿,高質量的建家水平是前人難以預料的;我們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水平不斷提高,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完成任務……
可以說,同先輩相比,我們多了幸福、多了更加優越的工作環境,而這一切,都是在無數先輩的接續奮斗中積淀來的。
看著那遙遠的背影,我不禁感慨:楊連第已經犧牲70多年了。照片中,他的身影離我們那么遠、那么模糊。可現實中,他的身影又離我們那么近、那么清晰和深刻。因為,他還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心里;他的事跡還啟發著我們,他的精神還激勵著我們。他為之獻身而尚未完成的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將由我們這一代去接力實現!
(作者單位:一公司團委)
欄目名稱:登高精神
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