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班長異國“淘金”記
焊工班長異國“淘金”記
張長樂
“老劉能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主動想辦法、動腦筋,帶領印尼焊工兄弟加工、維修、制作現場臨邊護欄、圍擋、安全標示牌等鋼結構加工件,一年下來可為項目創效幾百萬元!大家要向他學習!”聽到自己在早班會上被點名表揚,城軌公司印尼雅加達供水工程項目的焊工班長老劉,露出了略帶羞澀的微笑……
“頂梁柱”遠涉重洋
老劉本名劉志援,河南蘭考人,今年42歲。自2002年高中畢業后,他已在國內建筑工地摸爬滾打22年,混凝土工、鋼筋工、電工、焊工,樣樣都干過,是貨真價實的工地“土專家”,也是家里的“頂梁柱”。
今年7月23日,老劉踏上了從廣州飛往印度尼西亞的航班。“這次跑得最遠,出國還是頭一回哩!”對于首次出國務工,老劉難掩內心的激動。歷經8個小時的跨國之行,老劉最終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印尼西爪哇省勿加泗市。
這里與雅加達特別行政區交界,是雅加達城市供水重要基地PAMJAYA水廠所在地,也是供水管道安裝工程施工的核心區域。城軌公司印尼雅加達供水工程項目的中方建設團隊,正帶領印尼當地管理人員和施工班組,進行頂管、明挖施工,鋪設自來水管道。
剛到印尼,吃慣了河南燴面、涼菜還喜歡喝點啤酒的老劉有些不習慣,心里直犯嘀咕:“俺不會說印尼話,這可咋辦?飯也不曉得是個啥味?國外同行好搭伙不?”但一個月不到,老劉就已經適應了印尼的工作和生活,食堂的飯菜是地道的“中國味”,氣候與海南差不多。老劉不僅能熟練操作翻譯軟件與印尼焊工兄弟對話,而且還憑借自己精湛的焊工技藝,贏得了印尼焊工班同行的尊重。
“不算個啥!”老劉謙虛地說:“我做了個模具,幫大家省了不少事,也提高了焊接效率,這讓印尼的焊工兄弟非常驚喜。”
“土專家”大顯身手
老劉剛到印尼那會兒,項目正在為首臺頂管機始發做準備,這是城軌公司首次在海外進行頂管施工。受現場施工環境制約,頂進過程中產生的泥漿需要暫時儲存在現場放置的大型水箱中,再由泥漿車外運。老劉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根據施工需要,帶領焊工班對水箱配件進行切割、焊接、補漏加工,保障頂管機按照節點順利始發。
干活過程中,老劉發現,一同工作的印尼焊工手法有些生疏。“焊縫太窄了,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抖動很容易導致水箱脫焊開裂,造成返工維修。返工焊接前,還要把水箱里面殘留的泥漿清理干凈,費時費力還影響頂管施工工效。焊水箱,平整度要像縫衣服的針腳一樣。”
于是,老劉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手把手教學,顯著提升了現場改裝焊接的作業效率和成品質量。“再也不用為水箱漏漿發愁了。”現場施工人員高興地說。
水箱焊好了,頂管機也順利開始頂進。但看到進漿管、出漿管在頂進過程中時常操作不便,老劉又動起了腦筋。
“我想焊一個漏斗形狀的接頭,把鐵質硬管和橡膠軟管連接起來,這樣能更加方便鋪設進漿管和出漿管。”老劉說,這事并不難,一個接頭就可以解決不同材質泥漿管的連接問題,靠的是留意現場,主動發現問題。
“金點子”降本增效
“在國內,我是單兵作業,現在我是焊工班長,帶領班組作業。”對于如何管理好焊工班這個團隊,他說,贏得信任支持的第一步是尊重。
“雖然語言、習俗和工作習慣不同,但我每天都用翻譯軟件和他們交流工作和生活。電焊作業時,我會提醒他們注意安全防護,下班后,也會在路邊買點咖啡和他們分享。有了彼此的尊重、信任與支持,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把工作干得更出色。”
老劉不是隨便說說而已,他帶領焊工班創造的經濟效益就是實實在在的例證。
由于現場施工需要大量的臨邊護欄,項目物資部門在當地市場進行了詢價,卻達到了每米390元的高價。老劉聽說后,提出可以試試帶著焊工班自己焊,“工地上的臨邊護欄,其實就是鐵方管焊接的,這比我在老家焊農家院的鐵柵欄簡單多了。”
說干就干,老劉立即帶領焊工班投入焊接工作。他根據現場需要的護欄尺寸,焊出一個模具裝在切割機上,省去了重復測量角度、長度的步驟,一個工人專門切割,另外一個焊工專門焊接組裝。原來2個工人一天只能焊10個護欄,現在則可以一天焊40個。一個簡單的模具,就使臨邊護欄的加工效率提高了4倍。經測算,自行加工的臨邊護欄成本約為260元/米,每米能節省130元。而項目至少需要6000多米臨邊護欄,光這一項就能節約大幾十萬開支。
“沒想到,這焊鐵柵欄的活計也能派上這么大用場。”聽到自己的工作能給項目節約這么多經濟成本,老劉的干勁更足了。他那“愛琢磨”、說干就干的工作態度,讓項目部一次又一次“嘗到甜頭”。
“水馬圍擋骨架市場價100元/米,老劉帶著焊工一天可以修理50米左右,投入重復利用,一天能節約創效幾千塊。”“大力鉗是個好東西,焊接的時候可以固定材料,不用靠焊接固定,然后又要割,非常麻煩。”“水馬圍擋骨架比較薄,用2.0的焊條焊接剛剛好。”……老劉一次次根據現場實際提出改進建議,這些合理的建議也在施工一線得到推廣。
這就是一名樸實無華的焊工班長在印尼項目工作的場景,平凡而真實。此刻的老劉正緊握焊槍,在焊花飛舞間,與海外員工一道,在“海外優先”發展之路上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