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58年的兩張節目單
相隔58年的兩張節目單
沈正華
兩張相隔58年的節目單,在我的收藏冊里相逢了。
這兩張節目單,一張是1965年1月,鐵一師楊連第連業余演唱組在京演出的節目單,紙張單薄泛黃,但杏紅的字體依舊鮮艷。另一張則是2023年12月28日,中國鐵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慶祝大會文藝匯演的節目單,紅色的硬卡紙,制作精良,墨香仍在。
這“一老一少”的節目單跨越半個世紀,區分著不同的時代,也聯結著未曾割斷的傳承。
泛黃的節目單里,是塵封的歷史記憶。鐵一師楊連第連是鐵道兵著名的英雄連,他們始終繼承英雄的優良傳統,有著豐富的文化活動。上世紀60年代,楊連第連的“五人演唱組”是全軍連隊文藝工作的典范。五名“五好戰士”圍繞“四好連隊”建設,緊密結合形勢任務開展活動,宣揚英雄事跡,表揚好人好事,鼓舞勞動熱情,使連隊戰士在千難萬險的成昆線建設中,依舊有豐富的精神生活。1965年1月至2月間,楊連第連演唱組奉調進京,代表鐵道兵部隊參加全軍第三批業余文藝調演,將節目演到了人民大會堂,并在2月22日受到毛澤東、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我收藏的節目單,就是他們在京演出的珍貴資料。節目單中,第一個節目是詞表演《登高英雄后繼有人》,由“五好戰士”何明富執筆,反映的是連隊戰士發揚楊連第“登高精神”,在成昆鐵路建設中攻克“登高難題”的故事。我另收藏有1965年2月14日的文匯報,報紙4版是全軍戰士業余演出的作品選刊,其中用很大篇幅刊載了他們的演出劇照和劇本內容。
嶄新的節目單里,蘊含著對未來的憧憬。2023年是中國鐵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股份公司舉行了隆重的文藝匯演。在這場30多萬鐵建職工共同關注的演出中,開場舞后的第一個節目,便是一公司15名職工表演的情景劇《擎旗登高》。飽含深情的講述、緊張刺激的搶修場景、奪人心魄的影像資料,讓全體鐵建人再次“見證”了楊連第搶修八號橋的勇敢無畏,惹得在場觀眾落淚,也令收看直播的十一局職工自豪感爆棚,“在英雄所在單位發來賀電!”“中鐵十一局職工永遠繼承登高精神”等評論瞬間刷屏。更令十一局人自豪的是,在文藝匯演之后的中國鐵建首批十大精神發布會上,“登高精神”緊隨“鐵道兵精神”被隆重發布。
時隔58年,2次赴京演出。這兩張節目單在同一本冊子里相遇,實現夢幻般的聯動。深夜無人,也許他們在一起談天說地。他們說起當年演進中南海,掌聲雷動;他們聊起網絡直播,評論刷屏。他們共憶當年“軍號嘹亮、夢回吹角連營”,他們長談勇闖市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他們免不了要說起手挑肩扛、汗水融化千層巖;他們也會慨嘆日新月異、高鐵日過萬重山……
當這些都聊完后,他們定會擊掌大笑,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成為知心的“忘年交”。這共同點寫在他們彼此的身上——他們欣慰“登高英雄后繼有人”,他們樂見仍有人“擎旗登高”,他們共同祝愿年輕的一代們“賡續人民鐵軍血脈,再創中國鐵建輝煌”!
(作者單位:一公司團委)
欄目名稱:企業精神永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