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登高”足跡
追尋“登高”足跡
李靜
楊連第,全國著名“登高英雄”“志愿軍一級英雄”“最美奮斗者”,他的“登高”壯舉已70余載,但在時間的長河中,“登高精神”始終熠熠生輝。我沿著楊連第的“登高”足跡,完成不同維度的追尋,一步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登高”的信仰接續傳承。
初識楊連第
“楊連第,天津北倉鎮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在修復隴海鐵路八號橋時表現突出,榮獲‘登高英雄’稱號……”7月的襄陽,在企業文化展廳中,我第一次聽說楊連第的名字,第一次見到了手持竹竿長鉤的楊連第雕像,也是第一次聆聽“登高”事跡。
跟著講解員的腳步,懷揣著好奇、熱情與贊嘆,我短暫地窺見了楊連第傳奇又壯烈的一生。那時的楊連第之于我,是看山是山,僅僅知道他是一個英雄,是企業的英雄,是革命的英雄,是國家的英雄。搶修隴海鐵路八號橋,他自告奮勇,率先登上高達45米的橋墩,獲得“登高英雄”稱號;抗美援朝,他主動請纓、積極報名,加入了志愿軍,我知道,他是一個與邱少云、黃繼光一樣的英雄。你告訴我,“牢記使命、敢于擔當、創新發展、勇攀高峰”是新時代“登高精神”,是楊連第勇于登高精神的內核,是企業價值觀的凝練表達,我知道,我應該牢記于心。
這是對楊連第和“登高精神”的初印象,在一個被動接受的維度里,我第一次了解楊連第和他的英雄事跡。自此,開始追尋楊連第的“登高”足跡。
敬仰楊連第
“45米的橋墩有多高?”“清川江的水有多急?”站在時間長河對岸,回溯那段過往的時光,英雄的事跡熠熠生輝,而英雄所經歷的磨難仿佛再也無法探尋。站在已經修復的楊連第橋下,望著銹跡斑駁的鐵夾板,楊連第的“登高”事跡再次浮現在眼前,我對他的認識再不局限于“徒手攀爬上45米高橋墩智謀無雙的勇士”“在高聳的墩頂爆破百余次的孤膽英雄”。我不禁思索,“在攀爬的過程中,他是否有過猶豫、害怕與彷徨?”“他是如何克服心中的恐懼與不安,完成登高壯舉的?”是他的信仰吧,是他的信仰!
面對當時的第一高橋,艱難的條件并沒有嚇倒楊連第,他膽大心細、堅毅果敢,提出了以長桿綁住鐵鉤攀爬并搭設單面云梯的想法,成功解決了當時的困境;面對沒有保護措施的攀爬與爆破,險峻的環境并沒有嚇退楊連第,他挺身而出、絕不退縮,創造了“登高英雄”的傳奇;面對湍急的清川江水,敵人的炮火并沒有阻擋住楊連第,他智計百出、屢戰不餒,成功搭設了浮橋。
在“登高英雄”面前,種種光輝事跡是他不斷續寫的傳奇,在楊連第面前,次次勇挑重擔是他信仰的一次次堅定。為了心中的信仰,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他搭設“登高”的云梯,“穿梭”于聳立的橋墩上,為提前修通隴海鐵路作出了巨大貢獻,為解放戰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了心中的信仰,他不怕險流,在狂轟濫炸的連天炮火中,“浸泡”在湍急的洪流中,架起了“打不爛、炸不斷”的清川江大橋,連接起了前線與后方的主動脈,為前線戰士運送了寶貴的物資。
這是我對楊連第和“登高精神”的再次認識,在一個主動探尋的維度里,我想象著他攀登的姿態,思索著他的心路歷程,信仰著他的信仰,不覺肅然起敬。楊連第,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一個果敢堅毅、智勇雙全的勇士。至此,我完成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汲取“登高精神”養分的轉變,楊連第的形象也更加高大,卻更加具象。
傳頌楊連第
“楊連第,天津北倉鎮人,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搶修隴海鐵路八號橋時,他克服重重困難,采用鐵鉤下綁著竹竿的方式奮勇攀爬上45米高的橋墩,并在墩頂實施爆破百余次……一鼓作氣帶領戰友提前20天搶通隴海鐵路,為解放大西北立下不朽功勛。”依然是在企業文化展廳,而我,從傾聽者變成了那個講述楊連第事跡的人。
在一次次的講述中,楊連第的事跡愈發清晰,一個個場景浮現在眼前:崇山峻嶺間,楊連第與戰友在孤聳的橋墩上奮力攀援,“渺小”的身影后是偉大的信仰在支撐;狂風暴雨中,肆虐的洪水“卷走”了精疲力盡的楊連第,緊緊握住的鐵鉗是他信仰的化身,戰士不會丟掉自己的武器,就像英雄從不會丟掉自己的信仰。
你要問什么是他的信仰,我想,那是對革命必勝的信心,是對共產主義堅定的信念,亦是對新生活無比的期盼。他從舊社會的泥濘中走來,在無數個踽踽獨行的暗夜中,瞥見了信仰的火光。他有了信仰,成為了一個鮮活的人,成為了一個勇敢的戰士,成為了“登高英雄”,也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明燈。他將他的信仰轉變成“登高”的傳奇,轉變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我從他的“登高”足跡中,窺見了信仰的力量。
這是我對楊連第和“登高精神”的又一次認識,在一個主動傳頌的維度里,我不再局限于自己學習“登高”事跡,我接過了“登高”的旗幟,在傳承楊連第的信仰中不斷堅定信仰,在傳承“登高精神”的路途中不斷開啟新的“登高”。
英雄不曾歸,青山鑄豐碑。楊連第犧牲了,但他的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在一代代“登高”中被銘記。他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后來者奮斗前行,積極投身于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繼續書寫新時代的登高榮光!
(作者單位:一公司黨委宣傳部)
欄目名稱:企業精神永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