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釤:大涼山走出的團青干部
何釤:大涼山走出的團青干部
楊 璇
“爸,馬上放假了,我們明天見!”五一假期前夕,五公司團委書記何釤撥通了電話,告訴家人他即將乘坐行駛在成昆鐵路復線的復興號返回涼山彝族自治州。
何釤出生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談及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如數家珍。7年建設時光里,何釤在五公司成昆鐵路復線峨米段站前15標項目見證了大涼山的點滴變化,完成了從技術人員向綜合辦公室主任的轉變,也完成了從團青職工向團支部書記的轉變。
彼時的項目,正面臨德昌隧道的建設瓶頸。該隧道全長14365米,最大埋深約1000米,洞內遍布“見風成粉、遇水成泥”的昔格達地層,施工難度極高,是全線重難點、高風險工程。
時任項目團支部書記的何釤,牽頭組建了一支30余人的青年突擊隊,帶領隊員開展青年QC小組、微創微改等各類創新創效實踐,最終完成的《提高隧道仰拱混凝土實體質量》獲評2019年度全國市政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成果一等獎。該成果經完善后應用于德昌隧道建設,成功幫助在“豆腐”里打隧道的建設團隊實現新突破。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這既是何釤的工作寫照,也是他的座右銘。與項目青年突擊隊一同搶修德昌縣永郎中學周邊道路,為學生出行消除安全隱患;動員項目職工為貧困學生捐款,助其完成大學夢;開展免費理發志愿活動,提升居民幸福感……一項項善舉,終有回報。大涼山的居民與項目職工共同見證了這條民生路、幸福路的修筑歷程。2022年12月26日,成昆鐵路復線峨眉至冕寧段開通運營,標志著成昆鐵路復線全線建成通車。至此,大涼山終于進入了動車時代。復興號風馳電掣般駛過大涼山深處,逐漸向外界展示出山巒隱藏多時的蒼翠欲滴……
如今,何釤在五公司團委書記的崗位上繼續耕耘,開展團青工作也從一個項目轉變為多個項目。“我想,我不僅來自大涼山,也來自中國鐵建,承載著鐵道兵的使命,也期盼家鄉和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好。”近日,剛獲評2024年重慶市優秀共青團干部的何釤在談及獲獎感言時,堅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