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量筑牢工程質量防線
“青”力量筑牢工程質量防線
謝艷梅 賀文
榮獲“湖北省工人先鋒號”榮譽,參加國檢中心、建研院和湖北省交通廳組織的6次能力驗證結果均為“滿意”,3人分別在集團公司、湖北省、江蘇省等組織的職工職業技能比武中獲獎,3人分別被二公司授予“青年崗位能手”、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共青團員……這是二公司十堰市中鐵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原材料檢測部2023年取得的驕人成績。
這支團隊平均年齡30歲,均為大學本科學歷,且持有檢測師證。在工作中,他們堅持以標準和規范為尺、以專業和技術為度,用心做好丈量工程質量的“度量衡”。在池黃高鐵、杭衢高鐵、滬渝蓉高鐵、江陰公路、南玉珠公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他們嚴把材料入場、成品檢驗檢測等關乎工程質量的重點關口,嚴格執行規范標準,被譽為工程質量的“守護者”。
科學嚴謹、精益求精
試驗檢測不僅是工程質量的“先行者”,更是施工質量的“試金石”。原材檢測部的每一位成員,都深知責任重大,對自己的工作有一份敬畏之心。“要做就做到最好!”在他們心里,試驗檢測必須嚴謹再嚴謹,一切用數據說話。
在檢測過程中,他們始終堅持“行為公正、方法科學、數據準確、服務規范”的質量方針,嚴格控制每一步試驗操作,認真對待每一項數據。每一次試驗的溫度控制、稱量儀器的選擇,都嚴格按照規范執行,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準確。2023年,在一次試驗過程中,面對電子天平始終不能穩定的情況,他們先是從環境的溫濕度下手,利用各種方法讓環境溫濕度最大程度上保持恒定,再仔細研讀天平說明書,通過調節天平的穩定度和咨詢儀器檢定單位,利用標準砝碼不停地比對稱量質量,最終解決了天平不穩定的問題,提高了檢測過程的準確性和檢測結果的真實性。
針對檢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他們常常先從自身查找原因,比如試驗中忽略了哪些細節、環境的溫濕度是否達標、過程中變化幅度是否過大?再到稱量的精度、天平使用的精度,最后再到儀器使用是否符合規范等,逐一排查。如果通過排查都沒有問題,他們會互相交換,用同樣的方法、同樣的儀器、同樣的操作間,做同樣的樣品。就這樣反反復復、一遍又一遍,直到最后達到規范要求重復性或再現性。這種死磕到底的“較真”態度,不僅減少了試驗數據的偏差,而且在問題排查過程中也積累了經驗,避免下次遇到同樣問題時眉毛胡子一把抓,確保了高效準確完成檢測任務。
他們用一次次精細的試驗、一串串精準的數字為工程材料“把脈會診”,以年輕的肩膀為工程質量筑起一道“強防線”。2023年,實現了客戶滿意率100%、客戶投訴率為0、檢測事故率為0的目標。
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如果說嚴謹、規范、科學是他們的職業操守,那么愛崗、敬業、奉獻則是他們的職業道德。雖然這是一個90后團隊,但他們敢于吃苦、樂于奉獻,對工作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他們始終秉承對外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的態度,對內堅持高效務實、團隊制勝的理念,將高質量服務貫穿受理、取樣、試驗、報告反饋等全流程。
試驗檢測要求快、準、細。工地施工原材料品種多,每一批次上場,都需要迅速檢測。為了給客戶提供及時高效的服務,他們的工作目標很簡單:檢驗無差錯;工作理念更簡單:當日事當日畢。但就是這簡簡單單的11個字,卻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與汗水。為了等待一個數據,錯過飯點是家常便飯;為了在客戶規定的時間內出具報告,通宵達旦更是屢見不鮮。有時白天做完了試驗,晚上還要挑燈夜戰整理記錄、熟讀操作規程。紅線檢查和工地大干時,他們幾乎24小時泡在試驗樓,幾個操作間來回穿梭,每天的微信運動步數都超過10000步。
除了拼時間、拼技術外,試驗人員還需要拼體力。他們雖然是在室內工作,但勞動強度一點也不亞于一線工人。就拿做混凝土試塊來說,他們自己要推小車去料倉取砂石料,然后找個空地人工拌制混凝土,再用模具做成一個個混凝土塊,然后搬到養護室。一圈下來,身上沾滿了泥灰,早已筋疲力盡,吃飯時拿筷子的手都在發抖。
資質參數是檢測公司開拓市場的“準入證”和“敲門磚”。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2023年,他們積極參與參數擴項、資質升級等工作,從人、機、料、法、環等各個環節對標先進、學習經驗。由于新增參數大多之前從未接觸過,毫無經驗可循,于是團隊成員就組織先從規范學起,遇到不懂的集思廣益、積極討論,然后結合網上的教學視頻,逐漸熟悉每個參數以及會用到的儀器工具。過程中,他們全程跟蹤試驗資質用房規劃布置、空開和插座的安裝高度與數量、儀器臺子砌筑的尺寸與位置等。并對新采購的設備進行安裝、調試,對照規范、根據要求對儀器的每一項性能檢定校準。整整5個月時間,原材檢測部以“堅決不打退堂鼓”的毅力,幾乎天天加班至深夜。2023年,他們組織完成資質認定擴項1次,一次性通過600多個參數,并成功取得水利水電檢測資質。
積極進取、開拓創新
這是一支嚴謹務實的團隊,也是一支開拓創新的團隊,在腳踏實地、科學嚴謹地做好每一項試驗檢測工作的同時,始終保持對學習和創新的熱情。在他們身上,有挑戰困難的勇氣,有對專業知識的攻關,也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雖然團隊成員都是大學本科畢業,但由于公司業務不斷拓展,陌生的檢測領域接踵而來,他們也感到了本領恐慌。
為了盤活現有人才資源、挖掘員工發展潛能,他們多措并舉,激發員工學習熱情。一方面,立足“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圍繞原材檢測、體系運轉、資質維護、綜合管理等內容,制定了年度培訓計劃,并要求每名青年員工上臺授課,形成了“人人上講臺、個個當講師”的人才培養新格局。同時,還采取現場點評、課后總結等方式,對每名授課人的分享內容、現場表現、意見建議等進行反饋,形成雙向互動的良好機制,促進個人專業能力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傳幫帶、促發展。為了使青年員工快速成長,他們本著技術骨干“帶”青年員工的原則,簽約了5對成長型“導師帶徒”。通過日常談心談話、每周匯報、每月總結、一對一有針對性地培訓,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此外,還將考取執業資格證書進行深入細化,用獎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考證,激發員工的內在“壓力”。2023年,組織了5次外部取證培訓,參與培訓的6人均順利完成培訓并考取相應證件。
“雖然是第一次參加這樣大規模的比賽,但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次競賽,更是一場本領大學習、技能大提升的課堂。”參加2023年“湖北工匠杯”職業技能比武大賽的95后小伙徐光德說道。長期以來,這支團隊始終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干,幫助青年員工提升技能、增長才干。除鼓勵員工參加內外部的各種技能比武外,還積極參加外部單位組織的各種能力比對。2023年,參加國檢中心、建研院和湖北省交通廳組織的6次能力驗證,結果均為“滿意”。
敢立潮頭看風舞,卻向浪尖撫波瀾。原材檢測部小伙和姑娘們的青春歲月,伴隨著無數汗水,揮灑在操作臺上,揮灑在砂石料里,揮灑在試驗樓的各個角落……他們用汗水和責任打造質量盾牌,用青春力量筑牢品質工程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