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千年前的“人民公園”重現于世
——一公司定州園博園項目建設紀實
讓千年前的“人民公園”重現于世
——一公司定州園博園項目建設紀實
孫宇立 沈正華
在千年古縣河北定州,緩步登上開元寺塔,俯瞰東北,眾春園的亭臺樓閣在綠樹、假山、流水環抱中從容而臥,美輪美奐。眾春園里,錦繡成堆,游人穿行于古亭飛檐之間,自在安閑;眾春園外,古色古香的仿宋樓閣沿街林立,古街上行人如織。
這便是一公司定州園博園項目眾春園及其配套設施建成后的場景,是該公司聚焦高質量發展和價值創造能力提升、進軍新興業務的又一成果。經過該公司建設者的辛勤耕耘,眾春園這座千年前的“人民公園”已完美復現,即將正式和河北人民見面。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眾春園作為“人民公園”已有千年歷史。
北宋年間,韓琦任定州知州,將原李昭亮荒廢的私家園林重新修繕,筑長堤,建門于西南角,取“偕眾同春”之意,命名為“眾春園”,供當地百姓游玩休憩,傳為佳話。然而,千年風霜,在歲月流轉中,原北宋時期的眾春園雖經歷朝修繕,最終毀于戰火,只剩點點遺跡。
邁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高漲。為推動古城文化建設,打造宜居旅游城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定州市正式啟動眾春園項目建設。
項目設計采用“一核”“兩環”“三區”總體布局,建筑風格以北宋風格為主,有韓蘇祠、雪浪亭、駐春閣、清韻軒、熙然臺、御書院、百花池、悠然山八大景點,與定州八景的開元寺塔和雪浪寒齋有機融合。
現如今,傳承著“公共園林”歷史意義的新時代人民公園躍然眼前。在眾春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百花池中,白鶴翩翩起舞,孩子們在一旁嬉笑著追逐打鬧;悠然山上,奇石林立、層林盡染,家長們為家長里短綻開了笑顏;雪浪亭中,雪浪石靜看滄海桑田……
艱辛亦有凌云志,壘起高樓入九天
成果是喜人的,但建設過程卻充滿挑戰。
園區及配套服務中心共有仿古建筑31座,古建筑建設面積多達36000余平米,工期緊、體量大、經驗少。如何將詩情畫意揉進景色里?如何讓古色古香充滿一樹一樓?如何讓景色融入城市生態?
為了破解一個個難題,該項目采用了“雙總工”制度,總工郭春雨負責與設計和專家溝通,將一個“磨”字發揮到了極致,大到布局是否合理,小到飛檐斗角的鴟吻都經過反復論證;總工李鵬飛負責整體施工,將一個“跑”字貫徹到底,跑調研、跑隊伍、跑現場,一草一木、一亭一閣邊都有他的身影。
只有好的總工還不夠,一個專業的團隊才是關鍵。但仿古建筑施工是該公司進軍的新興領域,之前也很少承建這么大面積的仿古建筑項目,相關專業人員一時難以抽調。
“要把專業人員請進來!”
他們邀請一名仿古建筑領域的專家加入項目,聘用為項目副經理,隨后每周召開技術培訓會,白天在施工現場學、晚上對著圖紙學,打造出了一個“拉出去能干、站起來能講、坐下來能算”的管理團隊,為后續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公司擦亮“城市水環境治理和景觀提升”品牌貢獻了力量。
“作為一名道橋專業畢業生,我來到了一個園林景觀類項目。剛接觸圖紙,我感覺‘頭都大了’,看不懂圖紙上一串串字符都代表什么……”剛剛工作一年的項目技術員胡建坦言,看不懂的圖紙、記不住的平法規則,讓他一度不知所措、倍感茫然。但經過不斷的技術培訓和項目導師的諄諄教誨,他已經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主管,還被評為集團公司2023年度優秀見習生和優秀師徒。
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在現代化建設中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巨大挑戰,也是必須回答好的時代課題。眾春園周邊分布著多處歷史古跡,如1400年前北齊時期的自來佛、1000多年前蘇軾建造的雪浪石齋、600年前的明清土城墻等。
如何在施工過程中避免對這些珍貴遺跡造成破壞,并且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呢?
眾春園建設團隊采取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他們聘請專業團隊對施工區域進行全面勘探,詳細記錄每一處遺跡的位置和狀態,并制定了詳細的保護方案。在東側城墻遺址區的施工過程中,利用模擬復原、土城墻遺址保護和覆土保護相結合的手法,滿足遺址安全及多個視角展示遺址,最大限度減少了對文物古跡的影響。為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項目結合遺址勘探,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喬灌木以及花卉結合,豐富植物空間,大量栽植銀杏、白皮松等各類植物,構建出“自然 雅致 野趣”的意境,為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綠色空間。
不僅要保護歷史遺跡,更要傳承“與民同樂”的精神,將古今元素巧妙結合。因此,該項目以韓琦在《定州眾春園記》中記載的園門方位、山水格局、特色景點為參考,重點展現宋代的山水造園藝術,結合清代園區的部分景點特點,使用文化疊加手法,以詩入園、因畫成景,再現“古”眾春園的山水意境,使得整個園林既具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氣息。令人走進眾春園,就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夢回千年、撫今追昔。
細琢精雕樓矗立,嘔心瀝血秀堆成
看著如今的雕梁畫棟、綠樹假山,誰能想象得到,一年多之前這里還是“草無半點綠,滿目盡荒涼”。改變源自一公司建設者的心血與汗水。
“古建筑之多、造型之復雜前所未見!”該公司副總經理兼該項目經理鮑大順介紹,從亭臺樓閣到祠堂廟宇,“各有特色、各不相同”是每棟仿古建筑的真實寫照。
體量大、交叉多,優化施工組織是關鍵!
接到任務,該項目立即組織技術人員提前研究圖紙,辦公室、會議室、施工現場……圖紙隨處可見,“吃透”成了項目人員掛在嘴邊的話。施工隊伍經驗不足怎么辦?項目總工李鵬飛多方了解后,在定州市引入有經驗的優質施工隊伍,一次又一次與施工隊召開碰頭會,提前制定了施工進度表。針對古建仿宋外立面裝修較多的情況,該項目嚴格落實工序精細化工作,以樓棟為作戰單元,合理排布工序,保證作業面不閑置、人員不浪費。
“這是本周的值班表,請各位領導同事認真值班,履行好自身義務。”24小時輪班,與隊伍同作息、共戰斗成了項目常態。窗框施工影響了后續施工,項目安排值班人員一直盯著,從物料到人員全面保障,確保現場進度;在勞動競賽大干期間,為保障施工進度,項目掛圖作戰,每天召開碰頭會,分析今日計劃完成情況,并下發次日工作計劃,讓班組對任務一清二楚;該公司還組建了攻堅組,由執行董事、總經理周宏和副總經理張國永親自掛帥,幫助項目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大大提升了項目進度。
進度趕上了,安全和質量也要保障。
每天,項目管理人員只要到工地,都會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安全帽沒戴好、滅火器壓力不足……每發現一件“小事”,項目管理人員都會將照片發至“群防、群管、群治”安全管理群內,直到班組完成整改才算結束。除此之外,該項目深入落實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和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要求,開展安全管理精細化提升活動,多次組織“應急知識進工地”活動,突襲式開展安全督導檢查、拉網式開展安全隱患治理,推動項目安全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為工程的順利完成保駕護航。
如今,雖然旅發大會尚未開幕,但眾春園卻在網絡上提前出圈,吸引了眾多游客。“一直聽‘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嘛,朋友又推薦,所以過來逛一逛。”來自山西的游客王夢娜笑著說,“景色太美,太適合打卡了,這次沒準備好,下次穿漢服再來拍一次!”
圖1:清韻軒與岸邊楊柳相映成畫。
圖2:園內最高建筑——駐春閣。
圖3:該項目復建的具有500年歷史的韓蘇祠。
古建敖 攝